电源转化效率是什么?

数码 2023-04-05 19:43:17 通达百科

电源的转换效率是什么意思?

一、什么是转换效率?

为什么会有电源转换效率这个概念呢?这要先从电源的物理结构讲起。大家知道电源其实就是一个由变压器和交流/ 直流转换器以及相应稳压电路所组成的“综合变电器”。这个“综合变电器”里面包含两个主要部件—“变压器”和“电流转换器”,而这两个部件本身就存在着电能的消耗,它们附属的稳压电路自然也不例外,因此电源本身又是一个“耗电器”。输入电源的能量并不能100% 转化为供主机内各部件使用的有效能量,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转换效率的问题。

电源转换效率=电源为主机提供的即时输出功率/输入电源的即时功率× 100%

原理就是这么简单,但是,有两点需要注意。

1.不同的电源产品,其转换效率不同;

2.同一电源产品,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,其转换效率也有变化。

第一点很容易被人理解,因为不同的电源产品之间,它们内在的变压电路、电流转换器以及功能电路都会有所不同,再加上自身的功率本来就不相同,所以转换效率不同是理所当然的。但是为什么同一产品的转换效率也会变化呢?这就要先从电源的输出电压说起了:电源的输入电压是额定的220V,而输出电压则有+12V、+5V、+3.3V 不同的规范,这就表示电源里至少拥有三种不同(“线圈缠比”、“磁感泄露率”不同)的变压器,由于三种变压器的功耗不尽相同,就意味着+12V、+5V 和+3.3V的电压输出其各自所对应的变压器转换效率亦不相同。

一般而言,+12V 电压输出负责为CPU 以及硬盘和光驱的驱动马达供电,+5V 电压输出负责为硬盘和光驱的PCB 电路板供电,+3.3V 的电压输出则是为主板上的内存电路模块供电。当计算机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时,各部件的使用频率和工作负荷会有所不同,导致不同电压输出回路的工作负荷浮动,所以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,电源转换效率也是变化的。

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,电源自身功耗的浮动不是很大,而电源对外输出的浮动就比较大了,所以通常认为电源的输出负载越大,单位负载所“分摊”的电源自身功耗就越小,此时转换效率也就越高。

二、电源规范对转换效率的要求

小知识:转换效率与PFC 电路功率因数的区别最近有些电源标称自己的转换效率高达98%,但是仔细研究发现他们所谓的“转换效率”实际上是主动式PFC 电路的功率因数,这个因数表征的是有多少电能被电源利用了( 输入电源的实际能量/ 电网供给电源的能量),对于主动式PFC 电路来讲,功率因数可以达到98% 甚至99% 的水平;而我们所谓的转换效率,应该是电源供给其他设备的能量/ 输入电源的能量,二者表征的对象是不一样的。

以上就是电源转换效率的基本知识,下面,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电源规范对转换效率的要求。最初,电源转换效率仅有60%左右;在Intel的ATX12V 1.3 电源规范中,规定电源的转换效率满载时不得小于68%;而在ATX 12V 2.01 中,对电源的转换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—不得小于80%。

因此在购买电源时,从它遵循的电源规范上大家就能大致了解其电源转换效率的高低。之所以前后两个电源规范对电源转换效率的规定有如此大的差别,原因有三:

(一)、新的ATX 12V 2.01 规范基于新的电气制造技术,可以实现更高的转换效率;

(二)、因为主机功耗大幅度增加,如果电源的转换效率不提高的话,那么整机的巨大功耗和发热量将严重影响到正常使用;

(三)、更高的环保和节能要求。

三、转换效率与我们的关系

从电源规范对电源转换效率的严格要求,我们不难看出电源转换效率这个指标的重要意义。那转换效率是如何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呢?。就典型的ATX 12V 1.3 电源产品来说,其在实际工作中,转换效率大约在70%~75% 之间,也就意味着有25%~30% 的电能被转化为热量白白浪费掉了,以标称输入功率280W的电源产品为例,损耗功率约70W~84W,实际输出功率在200W 左右(刚好满足绝大多数PC的需要)。

如果换作典型的ATX 12V 2.01 电源,由于转换效率提高到80%~85%,那么电功率的损耗只有15%~20%,因此只要输入功率为240W 的电源就可以达到200W 的实际输出功率。这样算来,二者的功耗相差40W 左右,对于一台每天工作10 小时的PC,一天下来可以节约0.4 度(千瓦时)电,一年下来就是146 度电,以每度电6 角钱计算,光一年节省的电费就是100 元。

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个人节省开支的问题,目前我国仍是以火力发电为主,节约用电的同时就是为环保作出了贡献;另一方面,电源转换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电源自身发热量的减少,这样更有利于降低机箱内的温度。

电源的转换效率是什么意思?

转换效率是什么

什么是转换效率 转换效率就是电源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的比值:即电源转换效率=电源为主机提供的即时输出功率/输入电源的即时功率times;100%。一般来说,PC电源规范对转换效率有着一定的要求。PC电源是将交流电能量转换成直流电能量并供应给主机配件的设备。具体地说,电源将一路220V(或110V等)、50Hz(或60Hz)交流电转换为+12V、+5V、+3.3V以及-12V、+5Vsb多路直流,输出给配件。这个能量转换的过程存在损耗,衡量损耗的一个指标就是转换效率。 最初电源转换效率仅有60%左右,在Intel的ATX12V 1.3电源规范中,规定电源的转换效率满载时不得小于68%,而在ATX 12V 2.01中,对电源的转换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──不得小于80%。因此在购买电源时,从它遵循的电源规范上大家就能大致了解其电源转换效率的高低。 大家知道电源其实就是一个由变压器和交流/ 直流转换器以及相应稳压电路所组成的ldquo;综合变电器rdquo;。这个ldquo;综合变电器rdquo;里面包含两个主要部件mdash;ldquo;变压器rdquo;和ldquo;电流转换器rdquo;,而这两个部件本身就存在着电能的消耗,它们附属的稳压电路自然也不例外,因此电源本身又是一个ldquo;耗电器rdquo;。输入电源的能量并不能100% 转化为供主机内各部件使用的有效能量,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转换效率的问题。nbsp;关于转换效率需要注意的 1、不同的电源产品,其转换效率不同; 2、同一电源产品,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,其转换效率也有变化。 第一点很容易被人理解,因为不同的电源产品之间,它们内在的变压电路、电流转换器以及功能电路都会有所不同,再加上自身的功率本来就不相同,所以转换效率不同是理所当然的。但是为什么同一产品的转换效率也会变化呢?这就要先从电源的输出电压说起了:电源的输入电压是额定的220V,而输出电压则有+12V、+5V、+3.3V 不同的规范,这就表示电源里至少拥有三种不同(ldquo;线圈缠比rdquo;、ldquo;磁感泄露率rdquo;不同)的变压器,由于三种变压器的功耗不尽相同,就意味着+12V、+5V 和+3.3V的电压输出其各自所对应的变压器转换效率亦不相同。 一般而言,+12V 电压输出负责为CPU 以及硬盘和光驱的驱动马达供电,+5V 电压输出负责为硬盘和光驱的PCB 电路板供电,+3.3V 的电压输出则是为主板上的内存电路模块供电。当计算机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时,各部件的使用频率和工作负荷会有所不同,导致不同电压输出回路的工作负荷浮动,所以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,电源转换效率也是变化的。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,电源自身功耗的浮动不是很大,而电源对外输出的浮动就比较大了,所以通常认为电源的输出负载越大,单位负载所ldquo;分摊rdquo;的电源自身功耗就越小,此时转换效率也就越高。电源规范对转换效率的要求 转换效率与PFC 电路功率因数的区别最近有些电源标称自己的转换效率高达98%,但是仔细研究发现他们所谓的ldquo;转换效率rdquo;实际上是主动式PFC 电路的功率因数,这个因数表征的是有多少电能被电源利用了( 输入电源的实际能量/ 电网供给电源的能量),对于主动式PFC 电路来讲,功率因数可以达到98% 甚至99% 的水平;而我们所谓的转换效率,应该是电源供给其他设备的能量/ 输入电源的能量,二者表征的对象是不一样的。 不过,这里也需要注意,ldquo;功率因数rdquo;并不就等于ldquo;转换效率rdquo;。现在有些商家将主动式0.99的功率因数解释为能得到99%的电源转换效率,这很显然这是不对的。虽然两个都是描述省电的概念,但对于个人而言两个概念的意义是不一样的。PFCldquo;功率因数rdquo;高是为国家省钱,而ldquo;转换效率rdquo;高是为用户省钱。 最初,电源转换效率仅有60%左右;在Intel的ATX12V 1.3 电源规范中,规定电源的转换效率满载时不得小于68%;而在ATX 12V 2.01 中,对电源的转换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dash;不得小于80%。 因此在购买电源时,从它遵循的电源规范上大家就能大致了解其电源转换效率的高低。之所以前后两个电源规范对电源转换效率的规定有如此大的差别,原因有三: 1、新的ATX 12V 2.01 规范基于新的电气制造技术,可以实现更高的转换效率; 2、因为主机功耗大幅度增加,如果电源的转换效率不提高的话,那么整机的巨大功耗和发热量将严重影响到正常使用; 3、更高的环保和节能要求。nbsp;追求高效率电源有哪些意义 1、节约能源同时节省电费,既保护环境也降低了使用成本。对于平时运行功耗200W的配置而言,典型负载转换效率从75%上升到85%,可以减少31W的无谓损耗。 2、降低电源的发热,有助于构建静音主机。开关电源耗散的功率,小功率下在50W量级,大功率下可达150W或更高,实际上是机箱内一个可以和CPU、显卡比拟的大热源,电源散热风扇的转速与风量也是可以和高端CPU散热器相比的。要让电源风扇运行在较低转速下而保证稳定,就需要电源的效率达到一定水准。 关于效率方面,Intel发布的桌上型电脑电源设计指南(简称PSDG)对转换效率作了强制要求和建议要求,强制要求是转换效率在20%、50%、100%的输出下分别不低于65%、72%、70%(老实说,等于没有要求),而建议要求是以上三种输出下均不低于80%且功率因数(PF)值不低于0.9,即网友们经常听到的80Plus标准。

电源转换率是什么意思?

1. 你那个算法是不对的。转换效率是指电源实际输出的功率和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。由于电源工作时会发热,所以会浪费一部分功率,这个比值肯定会低于100%。所以,转换效率越高的电源就越省电,跟能带什么配件是没关系的。
2. CPU和显卡是由电源的12V输出供电的,所以能带什么显卡就要看电源的12V输出功率。ATX12V 2.3版本的额定230W电源,它的12V输出功率应该在170W左右。E5700的满载功耗为65W,去掉其他一些配件的12V功率消耗,应该可以带动满载功耗90W以下的显卡。那么,HD5750(满载86W)是你最佳选择,价格不贵,性能也不错。
另外,你最好能写一下你的电源铭牌参数或贴个图,我帮你看一下。

电源的效率η的计算公式

η=输出功率/输入功率

计算机电源的转换效率是额定功率除以最大功率吗?

转换效率是电源电路设计决定,是总功率(这个功率是额定输出功率和电路自身损耗功率之和)和额定输出功率的比值。不是额定和最大功率的比值。转换效率在电源不同负载下不同的。

电源转换效率是什么

电源效率=输出功率/输入功率*100% PF是功率因数=COSΦ=有功功率P/视在功率S 现在大部分LED电源都是开关电源,效率最高可到96%;但那个成本却非常高。一般90%左右,低于这个值,说明技术、器件、工装、品质一般。 追问: 请问输出跟输入功率要怎么测,COS是? 有功功率是指光源所消耗的功率吗,视在功率s?是哪里
回答: 一般对开关电源的输入功率来讲,有视在功率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。交流电里还经常将功率因数。输出功率是开关电源的输出的功率。视在功率的定义是输入的电压有效值乘以输入电流的有效值,有功功率是输入的电压有效值乘以输入电流有效值再乘以功率因数,表示要做功的功率,无功功率是不做功的,但在电源里是必不可少的。有功功率除以视在功率就是功率因数。输出功率好测量,输出的直流电压乘以输出的直流电流就是输出功率。输出功率除以输入的有功功率就是电源的效率!
单相电度表测量的是有功功率,现在也有能测试无功功率的表。

电脑电源的转换率是什么意思?

电源的转换效率折算在额定功率里吗?麻烦高手指点

最大400W是指电源在峰值的时候能够达到,350就是能够一直维持的
电源转换效率=电源为主机提供的即时输出功率/输入电源的即时功率×100%

能够稳定输出在350W ,前提不是买到假货山寨什么的

相关推荐

猜你喜欢

大家正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