巧手主妇烧旺灶,蒸一锅喧喧腾腾的年馍!

星座 2023-06-08 13:15:02 通达百科

巧手主妇烧旺灶,蒸一锅喧喧腾腾的年馍!#这就是年味儿#

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,一踏进腊月的门槛儿,阵阵清脆的年谣就在村子里此起彼伏,就着家家户户蒸咸货、炖肉汤、剁饺馅、煎果子飘散出来的阵阵浓香,把个年味儿烘托得气氛十足。那好听的年谣是这样唱的:“……二十七,宰公鸡;二十八,把面发;二十九,蒸馒头……”

花馍和点心,纸包里包的是灌浆果和混糖面点心。

“二十八,把面发”,这就是要为蒸年馍做准备了。其实刚进腊月,巧手的主妇们串门时就相互打听了:“你家今年蒸几屉年馍啊?白馍几屉?花馍几屉?”“你家今年可蒸粗馍了?用红芋面还是豆渣面?”“他婶子,俺家面头不够使了,借一点。”……在家常问候中,主妇们淘麦子、晒麦子、磨面粉、刷蒸笼,准备和面的大瓦盆、盛馍的大筐。

春联、窗花和中国结,喜气扑面而来。

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姥姥就动手“兜面头”:把上次蒸馍留下来的“面引子”掺上新面粉,用温开水和好,盖上麦秫秫杆儿编的盖子,连同瓦盆一起放进灶上的大锅,锅里预先盛着热水,盖上锅盖,让它发酵,每隔两个小时添一把火加热,每加热一次就掺一次新面粉再和,这样面团儿越来越大,直到胀满整个瓦盆,把锅盖儿都微微撑起,新麦子面的香味儿充满整个锅屋,还没吃到年馍就流口水了。

揉面团儿

腊月二十九这天不做饭,从清早起就开始一锅一锅蒸馍。姥姥刷锅、添水、抱柴火,把预先和好、发好的大面团揪成一个个“面剂子”,用手团呀团,团成圆溜溜的“生馍馍”,一排一排搁在案板上“醒”一会儿,再上锅蒸馍。姥姥把风箱拉得“呼呼”响,火苗儿“丝啦啦”唱着歌,不一会儿蒸笼就“圆汽”了。小孩子急不可待去掀锅盖,被姥姥制止了:“让馍馍受受‘圆汽’,蒸出来才好吃、样子才俊。”第一锅馍蒸出来就被一分而光,大人小孩拿着一个雪白软和的馍馍或蹲或坐,津津有味地用手撕着吃。年馍可好吃哩!嚼起来又软又“暄”,甜丝丝的,有一股麦子香,啥都不就,空嘴吃都能吃三四个。我们这些小孩可“精”哩!吃过午饭(馍馍夹酱豆)就不再吃了,为啥?留出肚子等“重头戏”哩!

准备工作要做好

“重头戏”是“蒸三馍”——花馍、枣馍和糖馍。这三种馍一般在下午蒸。在那个糕饼点心少得可怜、还得“动用”粮票去买的年代,花馍、枣馍和糖馍是当点心吃的,一年也就蒸那么一两回。姥姥翻箱倒柜把平日积攒的各种豆子——赤豆、黑豆、绿豆、花豇豆拿出来分给我们小孩子,等她用生面捏出小鲤鱼、小兔子、小老虎,就让我们给“安眼睛”。多年以后每每回想起那欢乐的一幕总是感慨不已:大字儿不识的姥姥真懂得“画龙点睛”的妙处啊!枣馍总是比别的馍大些,面团儿抠个“窝窝”,塞上两个红枣,那馍馍就肚大腰圆像怀了孕似的,在一群馍馍中格外蠢笨。糖馍里包的是白糖,条件好一点的人家用红糖。刚出锅的糖馍一口咬下去,糖液立刻流了一手,忙不迭地舔手指头,热乎乎的糖液顺着手腕流进袖子里去了。

“醒”面团儿

这三馍除了春节祭祀还被用作春节礼品,比如外婆赠送外孙子外孙女兔娃馍虎娃馍。随着生活越来越好,高粱馍、玉米馍、山芋馍越来越受欢迎,便又增加一馍——粗粮馍。

面团儿被团成各种形状

如今许多年俗都被淡化了,但蒸年馍还或多或少保留着。平日吃馍可以买,但年馍一定要自家动手蒸,不怀着虔诚的心情把面“发”好、不用认真的态度把生活的千滋百味揉进面里、不把精心做好的馍馍放在红红火火的灶台上旺蒸、不让欢欢腾腾的柴火唱起祝福的歌……那“年”和“希望”又怎能有个实实在在的模样儿呢?

白面馍也很好吃

以上就是巧手主妇烧旺灶,蒸一锅喧喧腾腾的年馍!的相关介绍,希望能对你有帮助,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,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,有很多巧手主妇烧旺灶,蒸一锅喧喧腾腾的年馍!相关的拓展,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。

相关推荐

猜你喜欢

大家正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