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遇到学习困难时如何应对?‘瓦拉赫效应’能够帮助吗?” — 为什么教师通常不愿使用这种方法?

育儿 2024-06-12 16:55:01 通达百科

在学习过程中,遇到困难是很常见的。当面对学习困难时,许多人会感到沮丧和无助,不知道该如何应对。有人提出“瓦拉赫效应”可以帮助解决学习困难,但为什么教师通常不愿使用这种方法呢?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。

不少优秀的教育理念“百试百灵”,可是很多一线教师是具体实行的时候,却并没有那么理想。

很多班主任都在为班里不爱学习的学生发愁,他们不是不聪明而是不肯在学习上用功。家长也为此忧心忡忡,很怕学生长大后不好好学习,心思用在不该用的地方。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后进生都学有所成呢?

后进生不爱学习咋办?

通常来说,老师们会在班级里的后进生身上花更多的心思。因为好学生会自主学习,几乎不用老师操心,中等生也能按时完成老师交代的学习任务,也不怎么需要关照,反而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后进生,牵扯了老师们更多的精力。

教师们的奖金和评优政策,都与班级里的平均成绩有很大关系。后进生成绩不好,不光影响学生自己的前途,也影响老师们的“钱途”。老师们也是绞尽脑汁,想让这些后进生尽快把注意力放在学习方面。

事实证明,大部分后进生并不是脑子不够聪明,就是不肯用功而已。但凡能拿出玩游戏50%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学习,几乎都是班里中上等的样子。

很多后进生头脑很灵活,属于除了成绩差各方面都很优秀那种,老师家长都看着干着急,尽管家长给学生安排了大量的课外辅导,可效果依旧一般。

实际上在教育领域中,有一种转化后进生十分有效的方式,叫“瓦拉赫效应”。瓦拉赫是一位德国著名化学家,还曾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,但是他小的时候是一名实打实的后进生。

瓦拉赫的家长先后曾想培养他成为文学家或画家,可是他成绩始终倒数第一,老师给他的评价是“过分拘泥,不是可造之材”,但是他的化学老师却不这么认为。

化学老师觉得,瓦拉赫一丝不苟的性格是研究化学应有的品格,于是建议他在化学方面多下些功夫。瓦拉赫接受了老师的建议,没想到潜在的能力被激发了出来,确实在化学方面卓有成就。于是教育界就把这种因材施教转化后进生的方法,称为“瓦拉赫效应”。

“瓦拉赫效应”适合用来转化后进生

“瓦拉赫效应”说白了就是因材施教,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在能力,并不一定都在9大学科上,也并非每个学生都适合大综合考试。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虽然排名处于垫底状态,但是在某一个学科成绩很优秀。

偏科的学生在中高考等升学考试中处于劣势,但是学校老师要是能针对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有针对性的培养。或许这些“偏才”未来都会创造出奇迹。

北大数学之神韦东奕,在数学领域突破世界性难题,但是他的语文成绩也曾在班级里属于垫底状态。他的语文老师都说,韦东奕写作文都在运用数学思维,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数学领域的成就。

据说绝大多数学生,90%的潜在能力没有得到激发,这很可能与大面积的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有很大关系。有些学生擅长写作,却偏偏逼着他学数理化,有些学生擅长理科,却要为英语单词而苦恼。如果能让这些学生术业有专攻,那肯定是另一番景象。

为啥一线教师不敢轻易利用“瓦拉赫效应”?

从理论角度分析,说得热闹也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实际应用。很多老师不是不知道有“瓦拉赫”效应,而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远没有专家分析得那么简单。

很多后进生即便表现出对某一领域的优势,可是教师给出的建议,并没有被学生和家长重视起来。教师的作用在于发现和引导,并没有决定的能力。关键还在于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否也能认可“瓦拉赫效应”。

据一位教师反馈,他曾经发现一名后进生在艺术方面颇有心得,建议家长往艺考生方向培养培养。可是家长却误以为老师要放弃对自家孩子的培养,老师可能是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有劝退的意思。家长一气之下举报了该教师,老师本来是一片好心却有理说不清。这也是很多教师轻易不敢尝试的原因之一。

不少家长和老师,在遇到学生不好好学习或怎么努力成绩都上不去的时候,或者应该逆向思维,仔细分析一下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什么。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劣势都有所区别,在不适合的领域付出再多,可能也收效甚微,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信心被屡屡打击便会失去动力。

反而在擅长的领域,能获得成就,反而会激发他的潜能,不用家长监督鼓励,学生自己就知道上进。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,也并非都是全才,只要在一个方向上做出成绩,就会有好的发展,中考分流的意义也在于此。让学生在擅长的领域找到自信,才是老师和家长最应该做的事。

今日话题:你觉得“瓦拉赫效应”应该被广泛普及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
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欢迎分享和收藏!

以上就是“遇到学习困难时如何应对?‘瓦拉赫效应’能够帮助吗?” — 为什么教师通常不愿使用这种方法?的相关介绍,希望能对你有帮助,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,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,有很多“遇到学习困难时如何应对?‘瓦拉赫效应’能够帮助吗?” — 为什么教师通常不愿使用这种方法?相关的拓展,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。

相关推荐

猜你喜欢

大家正在看